在紫外-可见-近红外区有特征荧光,并且其 荧光性质(激发和发射波长、 强度、寿命、 偏振等)可随所处环境的性质,如极性、折射率、粘度等改变而灵敏地改变的一类荧光性分子。
中文名
荧光探针
外文名
fluorescence probe
作用用途
荧光免疫法中标记抗原或抗体等
分类
荧光素类探针、无机离子荧光探针
在紫外-可见-近红外区有特征荧光,并且其荧光性质(激发和发射波长、强度、寿命、偏振等)可随所处环境的性质,如极性、折射率、粘度等改变而灵敏地改变的一类荧光性分子。
与核酸(DNA或RNA)、蛋白质或其他大分子结构非共价相互作用而使一种或几种荧光性质发生改变的小分子物质。可用于研究大分子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荧光探针(10张)
fluorescence probe
荧光共振能量传递 (FRET)
荧光定量PCR所使用的荧光化学制剂可分为两种:荧光探针和荧光染料。PCR扩增时在加入一对引物的同时加入一个特异性的荧光探针,该探针为一寡核苷酸,两端分别标记一个报告荧光基团和一个淬灭荧光基团。探针完整时,报告基团发射的荧光信号被淬灭基团吸收;PCR扩增时,Taq酶的5’-3’外切酶活性将探针酶切降解,使报告荧光基团和淬灭荧光基团分离,从而荧光监测系统可接收到荧光信号,即每扩增一条DNA链,就有一个荧光分子形成,实现了荧光信号的累积与PCR产物形成完全同步。
实时荧光PCR技术靶基因的确定及引物和探针的设计原则
1.靶基因的确定:选择检测组共有的基因以避免检测的假阴性(漏检)。
2.检测片段的确定:选择检测组内的保守 (突变少)(避免假阴性)、组间特异的序列 (突变多)(避免假阳性)作为引物探针的设计位置。片段长度70-150bp。
3.引物:长度17-25bp;GC含量30-80%;退火温度(Tm值)58-60℃;避免稳定的引物二聚体(特别是多联检测)及发夹结构(自由能大于-3.5kc/m);序列不能出现连续的G,3’端避免G或C,最后5个碱基内避免两个以上的G或C。
4.探针:长度20-30bp(Taqman)或16-25bp(MGB);GC含量30-80%;Tm值为68-70℃;避免稳定的二聚体及发夹结构 (自由能大于-3.5kc/m);5’端不能是G;位置尽量靠近上游引物;选择波长差异较大(多联检测)或Fam(单联检测)的荧光标记。
最常用于荧光免疫法中标记抗原或抗体,亦可用于微环境,如表面活性剂胶束、双分子膜、蛋白质活性位点等处微观特性的探测。通常要求探针的摩尔吸光系数大,荧光量子产率高;荧光发射波长处于长波且有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用于免疫分析时,与抗原或抗体的结合不应影响它们的活性。
也可用于标记待定的核苷酸片断,用与特异性地、定量地检测核酸的量。
目前常用的荧光探针有荧光素类探针、无机离子荧光探针、荧光量子点、分子信标等。荧光探针除应用于核酸和蛋白质的定量分析外,在核酸染色、DNA电泳、核酸分子杂交、定量PCR技术以及DNA测序上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目前,检测荧光探针的方法主要有单点测定和电荷耦合装置(CCD)荧光成像(包括用于微区分析的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成像)。由于光电倍增管点扫描时间较长,激光照射强度高,很难抓住荧光早期变化。而CCD荧光成像的面阵大,成像视野广,成像时间可以调节,因而检测效果比较好。
化学发光检测的最大特点是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及灵敏度高。化学发光成像分析(CLI)是将化学发光与成像技术相结合,从而具有分辨率高、多样品同时检测、光谱响应范围宽以及灵敏度高等特点[10,11],已广泛应用于凝胶、蛋白印记及微阵列芯片中的化学发光信号检测。本实验建立了TCPO?咪唑?H2O2?荧光探针化学发光成像体系。由于化学发光不需要任何光源,因而在对荧光探针进行化学发光成像检测时,不存在荧光检测或者荧光成像时不可避免的光学背景的干扰,从而可以获得更低的检出限。用此体系对5种荧光探针进行定量分析,并研究了用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TRITC)标记的单克隆羊抗人IgG的化学发光成像,检出限达10-11mol/L,比相同条件下荧光成像的检出限低一个数量级。
本文链接: http://tranglobe.immuno-online.com/view-505900.html